当前位置:首页 > > 正文

什么是磁场强度?

  • 什么是磁场强度?
  • 2024-03-28 17:52:44
  • 25

简介磁场强度在历史上最先由磁荷观点引出。类比于电荷的库仑定律,人们认为存在正负两种磁荷,并提出磁荷的库仑定律。单位正点磁荷在磁场中所受的力被称为磁场强度H。后来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认为并不存在磁荷,磁现...

磁场强度在历史上最先由磁荷观点引出。什磁类比于电荷的场强库仑定律,人们认为存在正负两种磁荷,什磁并提出磁荷的场强库仑定律。单位正点磁荷在磁场中所受的什磁力被称为磁场强度H。

什么是磁场强度?

后来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场强认为并不存在磁荷,什磁磁现象的场强本质是分子电流。自此磁场的什磁强度多用磁感应强度B表示。但是场强在磁介质的磁化问题中,磁场强度H作为一个导出的什磁辅助量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磁场强度描写磁场性质的场强物理量。用H表示。什磁其定义式为H=B/μ0-M,场强式中B是什磁磁感应强度,M是磁化强度,μ0是真空中的磁导率,μ0=4π×10-7韦伯/(米·安)。H的单位是安/米。在高斯单位制中H的单位是奥斯特。1安/米=4π×10-3奥斯特。

扩展资料:

虽然很早以前,人类就已知道磁石和其奥妙的磁性,最早出现的几个学术性论述之一,是由法国学者皮埃·德马立克(Pierre de Maricourt)于公元1269 年写成。德马立克仔细标明了铁针在块型磁石附近各个位置的定向,从这些记号,又描绘出很多条磁场线。

他发现这些磁场线相会于磁石的相反两端位置,就好像地球的经线相会于南极与北极。因此,他称这两位置为磁极。几乎三个世纪后,威廉·吉尔伯特主张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石,其两个磁极分别位于南极与北极。出版于1600 年,吉尔伯特的巨著《论磁石》(De Magnete)开创磁学为一门正统科学学术领域。

于1824年,西莫恩·泊松发展出一种物理模型,比较能够描述磁场。泊松认为磁性是由磁荷产生的,同类磁荷相排斥,异类磁荷相吸引。他的模型完全类比现代静电模型;磁荷产生磁场,就如同电荷产生电场一般。这理论甚至能够正确地预测储存于磁场的能量。

百度百科-磁场强度

什么叫介质强度的恢复过程?什么叫弧隙电压的恢复过程?

介电强度是一种材料作为绝缘体时的电强度的量度,它定义为试样被击穿时,单位厚度承受的最大电压,表示为伏特每单位厚度,物质的介电强度越大,它作为绝缘体的质量越好。

介电强度是材料抗高电压而不产生介电击穿能力的量度,将试样放置在电极之间,并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升高所施加的电压直到发生介电击穿,以次测量介电强度。

尽管所得的结果是以kv/mm为单位的,但并不表明与试样的厚度无关。因此,只有在试样厚度相同的条件下得到各种材料的数据才有可比性。

扩展资料:

介电常数用于衡量绝缘体储存电能的性能,它是两块金属板之间以绝缘材料为介质时的电容量与同样的两块板之间以空气为介质或真空时的电容量之比。

介电常数代表了电介质的极化程度,也就是对电荷的束缚能力,介电常数越大,对电荷的束缚能力越强。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填充的介质对电容的容量有影响,而同一种介质的影响是相同的,介质不同,介电常数不同。

体积电阻率,是材料每单位立方体积的电阻,该试验可以按如下方法进行:将材料在500伏特电压下保持1分钟,并测量所产生的电流,体积电阻率越高,材料用做电绝缘部件的效能就越高。

什么是弧隙介质强度

1 有些绝缘介质并不是被击穿后就永久失去绝缘强度的,例如空气绝缘、SF6绝缘以及其他气体绝缘,在被击穿后,一旦电弧能量降低,周围的空气就会迅速冷却并熄灭电弧,空气隙就重新恢复原有的绝缘强度。这就是介质强度恢复的过程;

2 当使用交流电时,在电弧的两段电压是从零到极大值之间变化的,当电弧电压到交流电源零点时,电弧由于介质灭弧的原因被熄灭,此时原来发生电弧的空隙之间电压将重新建立起来,如果介质不能满足绝缘强度要求,空隙就会重新被击穿,电弧重新出现。这就是弧隙电压的恢复过程

强度的单位有哪些?

指在电气设备或系统中,弧隙(如绝缘材料之间的空气间隙)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而不会导致弧隙发生击穿。

弧隙介质强度常用于评估绝缘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弧隙介质强度的测量常以电压为基准。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施加逐渐增加的电压到弧隙上,观察是否发生击穿来确定弧隙介质强度。当施加的电压达到弧隙介质强度时,弧隙不会击穿,说明该弧隙的绝缘性能良好。

强度的单位是每平方米牛,即N/m?。

强度是指表示工程材料抵抗断裂和过度变形的力学性能之一。常用的强度性能指标有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或屈服点)。

铸铁、无机材料没有屈服现象,故只用拉伸强度来衡量其强度性能。高分子材料也采用拉伸强度。承受弯曲载荷、压缩载荷或扭转载荷时则应以材料的弯曲强度、压缩强度及剪切强度来表示材料的强度性能。

含义

强度(intensity)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解释不同,主要有三种解释:

1)强度指作用力以及某个量(如电场、电流、磁化、辐射或放射性)的强弱程度。

如电场强度。

2)一种行为的力度,与行为主义者在学习和条件作用研究中所用的概念相同,可以引申为情绪被体验、信念被坚持、态度被采纳等的程度。

3)在环境心理学的拥挤理论中,表示由拥挤现象引起的心理压力。

强度的分类:

1、按照材料的性质,材料强度分为脆性材料强度、塑性材料强度和带裂纹材料的强度。

①脆性材料强度:铸铁等脆性材料受载后断裂比较突然,几乎没有塑性变形。脆性材料以其强度极限为计算强度的标准。

②塑性材料强度:钦钢等塑性材料断裂前有较大的塑性变形,它在卸载后不能消失,也称残余变形。塑性材料以其屈服极限为计算强度的标准。

③带裂纹材料的强度:常低于材料的强度极限,计算强度时要考虑材料的断裂韧性(见断裂力学分析)。对于同一种材料,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制度,则强度越高的断裂韧性越低。

2、按照载荷的性质,材料强度有静强度、冲击强度和疲劳强度。

材料在静载荷下的强度,根据材料的性质,分别用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作为计算强度的标准。材料受冲击载荷时,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都有所提高。

3、按照环境条件,材料强度有高温强度和腐蚀强度等。

高温强度包括蠕变强度和持久强度。当金属承受外载荷时的温度高于再结晶温度时,塑性变形后的应变硬化由于高温退火而迅速消除,因此在载荷不变的情况下,变形不断增长,称为蠕变现象,以材料的蠕变极限为其计算强度的标准。

扩展资料:

强度等级是材料按强度分级,建筑材料常按其强度值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或牌号。脆性材料按抗压强度划分,钢材按屈服强度划分。

如烧结普通砖按抗压强度分为MU10等5个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按抗胝和抗折强度分为42.5等6个强度等级;普通混凝土按抗压强度分为C15等14个强度等级;碳素结构钢按屈服强度分为Q235等4个牌号。

标准值

由试验得知,同一材料的不同试样测得的失效应力并非一个定值,而是在某一个范围内变化。其数值具有随机性。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有平均值、标准差(或变异系数)、最大值、最小值、极差等。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取具有95%保证率的失效应力作为材料强度标准值,用fk表示,它等于材料强度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差。95%保证率的意思就是任意抽样检验一批材料.实测强度不低于fk的概率为95%,用户承担的风险只有5%(即材料强度达不到fk的概率为5%)。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材料强度